山西万荣第二小学近年来因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显著的育人成果引发广泛关注。这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的普通县城小学,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和丰富校园活动,成功打造了'快乐教育'的典范案例。学校以'让每个孩子都能快乐成长'为办学宗旨,打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桎梏,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其特色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家校共育模式,已成为区域基础教育改革的标杆,吸引多地教育工作者前来观摩学习。本文将深入解析这所'网红学校'的教育密码。
快乐教育的创新实践

万荣二小率先在县域推行'快乐教育'理念,构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特色课程'三级课程体系。每天下午设置'快乐60分'特色活动时段,开设剪纸、泥塑、戏曲等28门非遗课程,以及机器人编程、3D打印等现代科技课程。学校创新实施'无作业日'制度,周三下午不布置书面作业,代之以阅读、实践类活动。这种教育模式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该校学生学业质量监测成绩连续五年位居全县前列,印证了'快乐'与'质量'并重的可行性。
师资建设的'万荣模式'
学校通过'三培工程'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青蓝工程'促成新老教师结对帮扶,'名师工程'培养学科带头人,'领雁工程'提升管理团队水平。特别设立'教师发展学校',每月开展主题教研活动,鼓励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目前全校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100%,拥有市级以上荣誉称号教师占比35%。这种注重教师专业成长的做法,使学校形成了'教师善教、学生乐学'的良性循环,其师资培养经验已被纳入山西省教师培训案例库。
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
万荣二小构建了'三位一体'育人网络:成立家长教师协会,设立'家长开放日',开发'家校共育'APP实现实时沟通;与社区合作建立12个实践基地,开展'走进博物馆''小小农学家'等体验活动;邀请非遗传承人、行业专家进校园。这种开放办学模式使教育突破校园围墙,近三年家长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8%以上,相关经验已在全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作典型推广。
文化育人的特色路径
学校深度挖掘万荣当地'笑话文化'资源,开发《万荣笑话与语文教学》校本教材,将幽默教育融入德育;建设'成语文化长廊''数学名人墙'等主题景观,打造'每月一主题'文化活动;独创'阳光少年'评价体系,用300枚特色徽章激励学生全面发展。这种文化浸润式的教育使校园充满人文气息,该校先后荣获'全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山西省文明校园'等称号。
万荣第二小学的成功实践证明,基础教育改革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其可贵之处在于既坚守教育本质,又勇于创新形式;既立足县域实际,又放眼未来需求。该校探索出的'快乐不减质、特色不强求'发展路径,为县域学校破解'提质'与'减负'的矛盾提供了可行方案。期待更多学校能从中获得启示,让教育真正回归育人初心,为每个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教育工作者可重点关注其课程整合、教师激励、文化育人等方面的具体做法,结合本地实际进行创造性转化。